致力于成为中国排名第二的策划公司首富都在用
著作新闻
作者 张默闻策划
时间 2023.04.07

专访张默闻:第一部传记型微诗集——流浪人生的浅吟低唱,诗歌创作的生命体验(上)

张默闻策划

【写在前面】
二十七载栉风沐雨,二十七载艰难玉成。一支笔,抵得上千千万万兵。张默闻策划董事长、创始人,中国十大营销策划家张默闻这厮,用文案刀锋为无数企业策划了推动品牌升级的战略全案,镌琢出引爆产品动销的广告文案,创作了以旋律撬动营销的品牌歌曲,也能以一支枯笔润泽丰盈生命,放绽花发春生,书写独属于自己的传世诗章,描绘浮翠流丹的人生画卷。张默闻这厮,变奋斗史为诗,变流浪史为诗,变成长史为诗,继第一部充满温情的传记体著作《张默闻流浪记系列一:敢想世界就是你的》、第一部践行向善的笔记式著作《张默闻流浪记系列二:读书向善》、第一部歌曲营销的词作专著《张默闻流浪记系列三:歌曲营销》之后,现全新推出第一部原创传记型微诗集——《张默闻流浪记系列四:奋斗吧!小镇青年》,借诗的语言、思的喉舌,吟唱流浪人生。2023年1月,该书新鲜出炉,500首流浪诗,有泪有笑有刺,有趣有理有情,张默闻这厮戏称之为中国微诗集的巅“疯”之作,中国策划人的“闻”学巨著。


本次采访,记者将与《张默闻流浪记系列四:奋斗吧!小镇青年》的作者张默闻这厮近距离交流,聆听500首原创微型诗背后的精彩故事与动人真情,采访共分为上下两篇,此为上篇,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张默闻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继《张默闻流浪记系列一:敢想世界就是你的》、《张默闻流浪记系列二:读书向善》、《张默闻流浪记系列三:歌曲营销》之后,您的最新力作《张默闻流浪记系列四:奋斗吧!小镇青年》现已新鲜出炉。特别想请教您的是,是什么激发了您想要用诗歌来记录往事的初衷?在您看来,您觉得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对于《奋斗吧!小镇青年》这样一个书名,其背后有什么深刻寓意吗?

张默闻:首先我们谈一下诗歌,我经常说,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是诗歌,最难的也是诗歌。我们常常会沉醉在别人写的美好的诗歌里,但其实每一个诗人都是痛苦的,历来皆如此。李白是痛苦的,杜甫是痛苦的,白居易是痛苦的,海子是痛苦的,包括很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诗人。为什么他们是痛苦的?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载体,最简单的文字,却要表达最浓烈的情感。我经常说一个会写小说的人,不见得是一个合格的诗人。也就是说当你决定去写诗的时候,你已经自己和自己开战了。所以我认为诗歌是这个世界上最锐利的武器,可以陶醉自己,亦可以伤自己。


我经常说一个伟大的诗人基本上是半疯半癫之人。我们走进李清照的世界,我们走进很多的诗人和词人的世界,会发现,他们的世界跟别人不一样,他们的世界深处是非常孤独的。我原来是不喜欢诗歌的,我也是从来不写诗歌的,到今天为止,我也不认为我已经掌握了写诗的诀窍,我不算一个真正的诗人,但是为什么后来我又去用诗的载体、诗的题材去写我的故事呢?

我认为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记忆,太多的奋斗过往,思考未来、思考前程、思考过往、思考往事的时候,我觉得唯有诗才能够表达得清楚,于是我就拿起笔来开始写诗。其实我用诗来记录往事,就是想用最短的诗去记录我生命过程中那些最不堪回首的、最沉重的往事。


大家都知道,大段的文字可以让人泪流满面,但有时候,恍惚之间,几个字,就已经把故事说完了,懂的人自然就懂了,不懂的人永远也不会懂。所以我写诗的初衷就是用最简单的句子和文字去搭建一个最浩瀚的回忆录,我用诗歌的形式书写往事的初衷,缘由就在这里。

很多没法面对的痛苦,再把它回忆一遍,只用最简短的文字,用自己懂的文字去写出来,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因此很多读这本书的人在看完后基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他们基本都是一口气读完了。
第二,他们都说这本书的画面感很强。他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童年、少年、青年,虽然我的童年、少年、青年跟所有的年轻人以及正在老去的人一样,大家都这么精彩,只是有的人没有去写,没有去说,没有去感叹。


其实《奋斗吧!小镇青年》只是我留给自己的一个记忆和送给好友的一个记忆,但目前为止收获的都是好评,这说明爱诗的人很多,这说明用独特的诗的形式去承载一个长篇回忆录的方式还是可取的,这便是当时我的初衷。因为追求简单,追求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写最复杂的感情,于是便有了诗。


大家都知道,读一首唐诗,五言就那么20个字,七言也就28个字,但是你把它翻译出来,就是一篇散文,所以诗是需要功力的。


现在我回答你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我看来,我觉得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其实在我看来,这本书是我自己给自己交代的书。少年的时候,大多是回忆母亲的;青年的时候,大多是留给了爱情;中年的时候,大体是留给了奋斗和人生的感悟。我觉得都不辜负。一个人最害怕的是什么?最害怕的是,当你蓦然回首的时候,当你环视书架的时候,当回首自己情感领空和阵地的时候,你才发现你什么都没留下,这是非常可怕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此生来的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不是在于你来和没来,你做了多大的事情,而在于你从没有思考过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做过什么,爱过谁,恨过谁,学过谁,成过谁。你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盘点。我觉得这本书就是我的盘点,它像一本另类的日记一样,记载了我一步一步朝前走的过程。


在《奋斗吧!小镇青年》这本书出炉后,有一个我的好友的女儿,她只有十七八岁,看了我的诗之后,她说“张默闻啊张默闻,真是一个能把人心看得很透的人!”这是一个小女孩发出的感叹,说明这本书极容易懂,但是又极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便是这本书真正的意义。


所以,在我心里,它既是我的一本日记,也是和朋友交流感情的一个最好的投名状。


最后,关于你问到为什么会起《奋斗吧!小镇青年》这样一个书名,我原籍就在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的一个千年小镇上,是个千年古镇,这个镇不大,几千年来它就是一个镇,虽然现在这个小镇有了高铁站,但是它依然还是一个小镇。我们家当年是明朝饮宴侯张泌之后,应该是这个镇上最高级别的名人了,算是大户人家的后人。所以我就想,作为一个小镇青年,作为一个从小镇读书,从小镇出走,爱情也发生这个小镇的一个小伙子,理应用这个名字来向自己做一个交代。只是在“小镇青年”前面加上了“奋斗吧”,这是对自己的呐喊,其实也是对所有小镇青年和奋斗者的呐喊,如此而已。


记者:张默闻老师,在《张默闻流浪记系列四:奋斗吧!小镇青年》里我们觉察到,您的诗歌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善用想象、比拟。从您的诗歌中,我们读到许多十分精彩的诗句,有的让人莞尔一笑,有的让人心碎神伤,通过您的描写,我们常常感觉仿佛能看到文字之上有画面浮出,这些画面将读者与您的思想心灵相联系,形成一种无形的链接,进而使读者体您所感,感您所触,那句“我看见电线杆上停着一只疲惫的老鸟,很像破产后父亲的背影”至今还浮于脑海,令人黯然。请问张默闻老师,您这样精准又让人印象深刻的写作能力是源于天赋吗?这些句子的产生是来自您自然而然的感觉,还是来自体察生活的经验,抑或是有心的反复推敲?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张默闻:这个问题提的好,非常文艺的一个问题。其实我写到父亲的时候,那一瞬间我是流泪的。


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字都不识的在镇上开商店的一个普通人,算是一个小商人,有商人的小狡猾,但是也有商人的善良和质朴。我常常看到他骑自行车到县城去进货,他的自行车跟所有人都不一样,他骑的是载重较强的双杠自行车,自行车后面两边还有两个凳子,堆的货比他自己都高。他的身高也不是特别高,又比较胖,基本上他每次骑车载货回来的时候,我都看不见他的人,只能看到一辆移动的自行车。所以父亲是一个在商业上很努力的人,但最终没有成功,大抵是因为他不会用人,他也不太善于经营,我在他店里的时候都偷他的钱,所以你想,这么多蛀虫怎么能经营的好呢?


所以后来父亲破产之后,我心里一直是很内疚的,我觉得我就像一个小偷,偷我父亲很多钱,去买书啊、玩啊等等。但是后来我发现,不管是偷父亲的钱,还是偷别人的钱,终究是一场空,老天都会让你毫无价值地花出去。从那时候起,在我心里对父亲的印象就开始逐渐形成一个电影式的版本。

你知道吗?我们老家那个时候不像大城市,老家有很多很高的高压电线,都是很高的电线杆,一根电线从这村扯到那村,从那村扯到这村,这个印象一直保留在我内心深处。印象中,小时候我跟很多小孩一样,有时会跑到电线杆上撒泡尿,有时会躲在电线杆后面拉屎,还会经常丢掉书包,等等。


所以我对电线杆的印象便是这样: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圆缺,我经常会看到电线杆上蹲着一只鸟,那只鸟背对着我一动也不动,头勾在那里,灰暗的天空、黑色的鸟,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特别是后来我经常出门在外,再回到故里的时候,也常常看到那种场景。每次看到那种场景,我就觉得,那个老鸟停在那里,正像我已经离开的父亲,孤独立于天地之间,没有人可以诉说,孤独地、顽强地和这个世界打着交道,眷恋着这个世界。也许他就变成了一只鸟,但是他很像破产后的鸟,没有意气风发,没有引颈长鸣,没有挥舞着翅膀像雄鹰般盘旋,非常地弱小,非常地脆弱,非常地无力。

所以我写东西基本都是我对生活密切的洞察,想象是想象不出文字的。只有经常去洞察眼前的情景,才能真正地发现这种情景。关于这是否是源于我的天赋,我相信,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半天赋和一半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这是很公平的。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天赋,没有升华自己的天赋。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只是有些人没有被激发出来而已。

所以说,我认为我的写作能力主要还是源于我对画面感的执着,我只写我看到的东西。比如我看到了原野,我看到了山川,我看到了河流,我看到了小溪,我看到了情爱,我看到了所有的一切,那么它们就会变成我的文字,就开始从我指缝里流淌出来,就像打翻的一杯牛奶,一滴一滴滴到地上一样,这个时候你才会有美好的想象,才能把它变成自己笔下的画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读我的诗画面感特别强,因为我是用脑袋里的画面去写画面的,自然是有画面感的。但是很多人的文字,读完之后丝毫感觉不到画面感,原因就在于他从来没有去构造过这个画面,去设法向你传递过这种画面,所以他的文字还是文字。

因此,准确地说,我觉得这还是来自于我体察生活的经验,我会洞察。打个简单的比方,比如我面前坐着一个女子,我们几个人一起去以她为核心写一篇文章,我一定会写出一个跟你们都不一样的她来,因为我会有自己的洞察。所以洞察是非常重要的。眼睛就是用来洞察你所看到的一切,并且把它变成美术作品,对于这个美术作品的描述,即我们看到的鲜活的文字,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反复推敲的问题,说心里话,我的诗从来没有改过,最大限度就是改一些错别字而已,我从不写回头诗。我基本是一气呵成的,然后键盘一敲就结束了,就这样。
有人说文章一定要千万遍地改,其实立意若高,思维逻辑非常清晰,用字非常干练,情感特别到位,无需大改。要改的只是枝枝节节的错别字和略有不当的词语,而浓烈的感情从未改过。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在这里。


莫言说过他写作能力很强,主要是得益于他听过他妈妈、外婆讲了很多的故事,他看过很多民间的东西,看过很多电影等等,他都会把它们记载下来,然后合成一种他所要表达的东西。其实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有多强,归根到底是学习的力量。文字也需要学习和不断的改造以及重新组合才可以。


(此为本次采访的上篇,下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