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几天一直细雨纷飞,比全国任何地方对待端午这个节日都动感情。父亲节这一天难得和儿子一起厮杀象棋,一个回合就被他斩落马下。父子大战的瞬间,我问儿子你现在用什么交朋友,他说QQ。我问为什么,他说身边的同学都是用QQ,就这么简单。我试图想说微信更先进,他藐视了我一眼说,那是你们成年人的东西,我没兴趣,你丈母娘,我妈妈每天都在玩,你们老了。我不服,本来想辩解微信更先进,他说,我和你没有办法和你沟通。在我突然恐惧,这是11岁孩子的话吗?
装年轻的权利也在丢失
一份《2015年最新微信用户数据报告》让微信人群兴奋了一把,但是很快就失去了兴奋感。我们先看数据: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等等。
但是紧随其后的一个定位让大家开始出现不爽——95后基本不爱用微信,微信人群98%都是成年人。于是大家展开联想预言:微信已经成为成年男女的约会利器,出轨用QQ约会的习惯100%被搬运到微信,一个强大的、随时的、语音的、图像化的约会平台诞生。很多广告大咖的微信都是两面性的:微信公众号塑造正面,微信私人号谈情说爱。微信,地地道道成了成人的游戏。
花样小孩需要花样工具
有关数据显示,微信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97.7%的用户在50岁以下,由此可以得出98%用户年龄在18岁以上,而大部分95后基本不怎么使用微信。在95后看来,微信是一帮成年人的软件,微信的巨大成功是抓住了一帮寂寞叔叔和寂寞阿姨发短信的需求。
研究身边95后与00后的行为,我们发现这部分人群非常好玩,值得分析。他们聪明、直接、舍得花钱,行为上跟成年人有很大差异。从腾讯曾经发布的《90后的移动数字生活》报告可以看出,微信在年轻人社交需求层面仅仅是需要和在其他城市工作的表哥表姐、阿姨姨夫沟通,一副对付成人的无奈感。有资料显示,95前都用QQ、微信+微博,而95后我们的20岁不到的毛头们用的却是QQ、空间和贴吧!
上帝,这到底是为什么?,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策划人,我们要研究、要分析、要走进他们的世界,毕竟工具问题是这个时代最敏感的问题!
有数据观察,大多数95后最早接触的是QQ,因为父母们早都为孩子们准备好了QQ号。虽然微信出现,95后也用上了,但微信不是95后的最佳工具,至少目前不是。如果当你发现身边的95后用着6位、7位数的QQ,不要大惊小怪,也请不要惊讶,请羡慕TA。
针对身边的年轻人做过一圈调查之后发现,微信明显就不是为95后准备的,理由如下:
1、微信的功能太少,花样没QQ多。孩子们对花样少的东西提不起热情。
2、微信是基于QQ、手机的联系人,基本上是熟人关系。而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熟人关系的圈子实在太小了。他们不愿意对着一堆脸熟的人整天去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还有老得找不着北的老信友。
3、QQ好友数量限制2000、群限制2000,QQ号可以随意申请;微信好友数量限制10000、群限制150。微信号基于QQ或手机,不可随意申请。这些对比数据说明微信不是聊天工具,更不是面向陌生人。他是Linkedin的替代品,是成年人的人脉社交工具。
那为什么95后更多地是用QQ而不是微信呢?非常简单,因为他们还没有庞大的熟人关系网。所以社交产品还存在巨大机会。马化腾曾经说过: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做错,错在你太老了。中国很多孩子还在用QQ,这个不是技术的问题,这是人性的问题,他们不想跟父母在一个圈子里。类似冒出来还有很多,对于一些新东西我们不能理解,但表示尊重,受欢迎还是有道理的。无论QQ还是微信,都只是社交工具和社交产品,具有很强的流行性。它没有休止符,并不会因为出现一个天王,后面的新人就没有市场了。
产品营销认准工具人群
社交工具在不断发生变化。任何品牌在社交工具使用上都要理智,我们不能喜新厌旧,我们不能过度拥抱微信,以为它已经是社交工具的全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还隐藏着我们很多看不见的工具和交流方式。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消费者在哪里?他们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怎么做好事、怎么做坏事。任何一个品牌的互联推广都要根据年龄来制定工具启动计划,否则,我们就会为自己的武断付出代价。
雨,一直下,我仿佛听见儿子的话:我和你已经没有办法沟通。我是70后,难道我老了吗?